“坚定不移把保水护水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十堰……”前不久,我市出台《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守护一库碧水的实施意见》,通过落实七大任务,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提升“守井”能力。
守好“水井”确保碧水北送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当好“守井人”、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是十堰最大的政治任务。
丹江口市石鼓镇玉皇顶一带,曾经荒芜一片,土壤退化、山体发红、草木不生,被当地人称为“火焰山”。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镇通过移土、挖窝、砌石,凭着“石头缝里种树”的顽强精神,让一棵棵树苗在山上扎下根。如今的“火焰山”郁郁葱葱,成为“国家石漠化治理示范区”。
让更多荒山披绿,十堰一直在努力。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去年全市完成营造林61.27万亩、林相季相改造36万亩。今年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不少于90万亩、林相季相改造30万亩。
“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旱厕变成卫生厕所,房前屋后都干净了。”4月6日,在茅箭区茅塔乡康家村,村民王仕随向记者介绍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带来的好处。
去年4月,茅塔河小流域被纳入全省5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我市围绕“打造全省示范样板”目标,对标建立完善土地分区分类利用、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管控、基层治理等“四个体系”,实施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园区、农文旅产业振兴、生态保护修复、城乡统筹发展等“六大行动”,加快推进小流域治理“扩面”,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
创新机制筑牢生态屏障
仲春时节,站在郧阳区杨溪铺镇大尖山上放眼望去,种满橄榄树的梯田层层叠叠、郁郁葱葱。曾经的荒山秃岭,如今成为“流金淌银”的橄榄油生产基地,一棵棵橄榄树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黄金树”。
“年收获橄榄果1000吨左右,产值约5000万元。”省人大代表、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瑾艳介绍,公司将抢抓“两山”转化政策机遇,加快“农文康旅”融合发展。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化“两山”实践创新,创建一批绿色工厂、零碳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深入推进碳林贷、绿色发展贷等产品开发,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节水型城市。
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
3月1日,《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十堰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之后,我市为保水护水出台的又一部法规,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首部专门规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
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十堰市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建立以绿色 GDP为导向的考核和追责问责体系,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创新被列为湖北省改革十大典型之一。
据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十堰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7天,PM10与 PM2.5同比双下降。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保持在II类水平,27个省级及以上监测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有26个,优良率达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