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

索引号
01108115X/2022-03503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综合政务
发文日期
2022年01月15日 10:25:00
发布机构
十堰市发改委
文号

十堰市发改委

2021年工作亮点及2022年工作要点

    

    一、2021年工作亮点

    1.深入谋划区域发展。围绕“经济倍增、跨越发展”目标、“一主三大五新”产业体系,深入谋划发展路径。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做好规划衔接,20个专项规划已发布或即将发布。全面挖掘未来五年经济发展项目、政策支撑,列出重点任务时间表、路线图。

    2.狠抓投资项目建设。建设重大项目1897个,841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十堰市荣获全省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市。西十高铁、武当山机场国际楼、十巫高速北段、京能热电联产二期、武当云谷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十淅高速、武当路复线、东风制造装备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正和高端车身基地、华新(郧阳)循环经济产业、东环22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建成投产。

    3.奋力争取试点示范。安康经十堰至南阳铁路、十堰至宜昌铁路纳入有关规划;神定河流域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十堰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区域,茅箭区、经济开发区、十堰天舒生物公司分别被确定省级试点县市区、园区、企业。十堰市荣获首批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争取2021年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208个,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18.9亿元。争取专项债33.5亿元,发行企业债10亿元。

    4.扎实开展区域协作。南水北调对口协作政策落地,协作期限延长至2035年,十堰市经开区与北京市经开区实现园区共建,武当元和观民宿、擂鼓卫浴产业园等项目落地投产。启动“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完善工作机制,印发实施意见、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创建“东风县”,四地行政审批部门建立互信授权机制,市县两级实体大厅开设襄十随神跨域通办专窗。

    5.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布局“双碳”工作,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建设,获得中央、省支持的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成。节能降耗预计可完成省定目标,连续三年获省政府通报表扬。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长江生态治理“4+1”工程,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6%,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落实“河长制”,持续加强中小流域治理。

    6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6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在十堰圆满召开。顺利完成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去年4月,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市发改委驻岩屋村工作队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继续派出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武当山南沟村,开展包联户走访慰问活动。

    7.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排查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深化“放管服”改革,扩权赋能强县,除首次登记、在建工程抵押外,其他所有业务办结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实现7项“2日办”。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扎实开展“清减降”。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十堰市诚信与惠企便民服务平台,持续开展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培育政府、企业、社会重信守诺氛围。

    8.着力服务社会民生。市太和医院七里垭新院区被明确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中医医院被明确为中医特色重点建设医院。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加强粮油肉禽蛋奶菜等生活必需品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紧守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底线,确保企业、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深刻汲取6.13事故教训,开展煤炭电力、油气长输管线领域安全生产排查整治。稳步开展供电“转改直”。

    二、2022年工作要点

    1.推进区域发展。强化经济运行调度,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繁荣在主城、实力在经开、倍增在县域、亮点在武当、未来在新城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和扩权赋能强县工作。落实链长制,开展以商招商,打造承接长江经济带沿线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争创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推动“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建设。协助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2.加快项目建设。紧盯重大战略、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一主三大五新”等方面,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以“开门红”为抓手,推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批、组织谋划一批、前期推进一批、引进落地一批、银企对接一批。坚持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确保项目推进有力、有序、有效。

    3.深化区域协作。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进城市赋能扩容,积极融入四地汽车万亿联盟,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4.实施绿色发展。做好“双碳”工作,建立碳排放量测算、监测、统计等体系。推进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大节能监察力度。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提质增效行动。

    5.保障社会民生。推进“一老一小”工作。开展特色小镇创建。推进老旧小区供水供电“转改直”。加快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储气设施、“十竹”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强化信用监管,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常态化价格监测,落实价格联动补贴。